English

文学期刊何去何从

1998-10-2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邓凯 我有话说

90年代以来,文学期刊一直恶梦不断。众多文学期刊的发行量逐渐下降,办刊经费捉襟见肘,时时有“断炊”之忧。终于,大型文学期刊《昆仑》在今年初闭门关张,《漓江》也于不久前偃旗息鼓,《峨嵋》歇了,《小说》也要停了,一连四家大型文学刊物在文坛消失,使幸存的文学期刊有“兔死狐悲”之感。文学期刊一时愁云压顶,1999年文学期刊何去何从成了问题。

80年代初期,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导致了文学艺术的大面积丰收。一时间,文学期刊如雨后春笋。然而,随着文学日益边缘化,文学期刊的日子是每况愈下。正如原《昆仑》主编程步涛所言,今天停办《昆仑》是应时而为。《漓江》的一位负责人也说,刊物长期以来订数才八九百册,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不停不行。刚刚去世的《上海文学》主编周介人甚至连出差经费都无法解决。

文学的边缘化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原因,但检讨刊物自身,问题是明显的。首先是机制问题。中国文学期刊大致分为两类,一是作协、文联系统的刊物,占绝大多数;另一类是出版社办的。前者依靠国家财政补贴,最多的一年可达一百多万元,最少的也有4万。吃惯了“皇粮”,刊物办得比较消极、封闭、保守,缺乏竞争意识。《作家》主编宗仁发认为,“等、靠、要”的运作机制极大地阻碍了刊物的发展,而许多刊物现在仍沿袭这种机制,办刊经费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。目前以办刊经费的来源划分,文学期刊存在三种模式:一是广东模式,如《作品》、《特区文学》等,国家财政全额拔款予以支持;二是江苏模式,国家财政差额补贴,如《雨花》、《钟山》等,每年享受10-20万元的补贴,全国大部分文学刊物属于此类;三是黑龙江模式,刊物自筹经费,自负盈亏,如《北方文学》等,这类刊物日子自然不太好过。《钟山》执行主编徐兆淮认为,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应与社会经济改革同步,在经济还没有完全转型的情况下,不宜匆忙将文学刊物推向市场,但文学刊物必须做好“断奶”应变的准备。对此最先作出反应的当属《大家》。《大家》创刊之初即试图给文学期刊传递一种新的办刊理念,和《天涯》一样,它走过的历程成为中国文学期刊的一种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。据《大家》主编李巍介绍,该刊已经脱离了云南人民出版社,自筹办刊经费,自负盈亏,人员工资、奖金,福利均由刊物自身承担。这对刊物确是一个考验。据悉,河南省文联从转变观念入手,以发行为龙头,加大了所属期刊的改革力度,提出了三个转变:由编辑型向经营型转变;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;服务于体制向服务于读者转变。这也是文学期刊一个新的变化。

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(1996年)表明,中国文学期刊多达323种。对此,宗仁发说:“文学期刊不是数量太多,是一样的太多。”许多刊物风格不明显,大同小异,都办成了省内的小《人民文学》,隐去刊名,谁也不知道是哪家刊物。相对缩小的市场份额,却由这么多家刊物来分,当然只有办出了鲜明特色的刊物才能满足读者日益挑剔的胃口。

《青年文学》主编李师东说,长期以来,文学刊物以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报告文学四大件作为办刊基础,刊物以文体来要求和限制作者,造成刊物风格的单一化,作者也所剩无几。现在办刊,必须打破文体界限,倡导一种“模糊文体”,李师东戏称为“知音体”,因为这样的作品能与读者进行亲切的交流。这种文体应有小说的叙事功能,散文、诗歌的个人化感受,也有报告文学的纪实成份。这种新的办刊念将在明年扩版的《青年文学》中得到体现。李师东说,现在畅销的非文学刊物的作者大多是文学作者,文学刊物有必要把他们重新团结起来,给他们提供新的阵地。《作家》在这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,如加强刊物的专栏化,打破“四大块”,开辟了“遐想录”、“艺术中的修辞”、“读、看、听、写”等栏目,形成一种“泛文学”的概念,显示出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办刊思想。《大家》在这方面更是充当了锐意进取的急先锋,明年该刊号称“一个新的文学精灵要来了”,想必又是好戏连台。青年作家邱华栋也认为,文学刊物应该“杂志化”,跨学科跨门类,信息量应大一些,图片多一些。

文学期刊面临的外部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市场。无疑,刊物是办给读者看的,但过去刊物却是为作者办刊,为编辑办刊,与读者很少交流。可喜的是,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,许多刊物开始重新认识读者,下大力气开展读者调查,力求把刊物办成“好看、耐看”、读者“要看、爱看”的文化消费品。

然而,并不是所有人对此持乐观态度。《人民文学》刚刚结束的读者调查表明,对文学期刊的趋势预测为上升的占33.8%,下降的却为39.4%。一直享有声誉并保持较高发行量的《花城》杂志的副主编田瑛认为,从根本上改变文学刊物的生存状态不太可能。因为读者有限,而可供选择的刊物又太多。既要保持高文化品位,又要保住发行量,实属不易。《人民文学》副主编韩作荣认为,作为刊物,本质问题还是要抓好作品质量。《今日名流》主编、女作家方方认为,一些重复建设、办得不好的文学刊物,不如多停一些,另谋生路。持此类观点的人不在少数。《今日名流》前身是湖北省大型文学期刊《长江》,改成大众性休闲杂志后,一直为社会看好,明年还将扩版,全彩印。这类刊物的成功经验其实颇值得文学期刊借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